燊杰是一名获奖导演/演员,他也参与写作、研究和教学的工作。他在海峡时报“生活!戏剧大奖”中四度荣获最佳导演,并两度获颁最佳演员奖项。他是首个连续三年获主要艺术机构 — 滨海艺术中心委约,为旗下的 “华艺节” 呈献演出的新加坡导演。2017年,他获得 Centre42 的奖学金,将本地文化奖作家英培安的长篇小说《画室》改编成舞台剧,随后更获新加坡国际艺术节委约,将这个作品搬上舞台,作为艺术节的开幕演出。其他曾合作的委约伙伴包括澳门艺术节、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、M1新加坡艺穗节和新加坡作家节等等。
燊杰毕业自伦敦大学哥斯密斯学院(导演硕士)及新加坡国立大学(戏剧学学士)。他曾任南洋艺术学院戏剧系主任、拉萨尔艺术学院讲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戏剧科全职讲师。他也担任过 Toy 肥料厂的副艺术总监(2003 - 2013)、实践剧场的驻团演员 / 导演(2000 - 2002)、电力站的附属艺术家(2007 - 2009),也是创作组合 A GROUP OF PEOPLE 的创办人之一 (2008 - 2012)。2017年,他获颁为期三年的奖学金,赴纽约与国际表演艺术协会的各国成员进行交流, 2019年受邀担任该协会纽约年会的筹委委员。他多年来皆获邀担任新加坡青年节戏剧表演的评委,也是新加坡华语剧场联盟(新华剧体)的活跃成员。他目前是新加坡跨文化戏剧学院的考核委员会成员,以及拉萨尔艺术学院的业界顾问组成员。
燊杰在导演过程中擅用演员团队的默契和力量,创作出细腻和充满动感的作品。他的原创、改编、翻译剧本,以及剧团剧目的编排常被认为充满了深刻的文化挑战和语言感知。2012年,燊杰和他的妻子徐山淇创立了九年剧场。在短短的几年内,九年便成为本地剧坛的重要团体之一。在他的艺术指导下,九年不但成功为新加坡华语剧场注入新活力,也在演员群中激起了对演员训练这项课题的关注。多年来,他致力研究演员训练方法,使它成为本地演员训练领域中的重要人物。他自2008年开始定期进行「铃木演员训练法」和「观点」训练的练习。他曾在纽约的SITI剧团和日本的铃木忠志利贺剧团学习这些训练方法,并受邀参与利贺戏剧节的演出。2013年,燊杰创立了「九年剧场演员组合」,旨在组建一支进行长期、定期且系统化训练和创作的演员团队。在他的带领下,九年剧场演员组合目前正在发展一套名为 “身体悖论:九年剧场演员功课” 的表演训练法。至今,九年剧场的演员组合是新加坡唯一持有上述特质的团队。
山淇是一名演员、剧场监制和剧场导师。
她自9岁加入了丽的呼声少年儿童话剧组之后,就爱上了表演。在念书时期不断参加表演工作的她,后来毕业自新加坡国立大学,主修戏剧学及汉语。
除此之外,她也是「戏剧训练与研究课程」(现今称为跨文化戏剧学院)的第二届学生,并在学习了将近两年之后,晋升为一对双胞女儿的妈妈。
山淇曾与本地多个剧团合作,包括TOY肥料厂、戏剧盒、实践剧场、必要剧场以及TheatreWorks。近期作品包括《青春禁忌游戏》、《第一舰队》、《浮世/德》、《李尔亡》、《茱莉小解》、《咔嚓卡夫卡!》、《画室》、《红色的天空》、《赤鬼》、《底层》、《伪君子》、《人民公敌》、《她门》及《谁怕吴尔芙?》(澳门艺术节2013)。
她也曾接受SITI剧团(纽约)及铃木忠志剧团(日本)分别关于「观点」与「铃木演员训练法」的训练。